街头巷尾的商铺开始装点新年横幅,各大超市年货大促的红色海报分外醒目,电商平台不停地推送年货节促销信息,直播间里各种主题的年货琳琅满目……,年近了,大家都争先恐后的置办起了年货。
每个时代的年货都有属于每个时代“土”味,每个时代年货记忆也蕴含这每个时代的“年”味。
从“肩挑手拿”到“送货到家”
--重庆供销蹚出年货流通“新路子”
“柜台供销时代”:50后重庆市民赵婆婆则回忆着儿时凭票才能换点年货的日子,每到腊月二十几,妈妈就会拿着平时攒下的粮票、肉票、布票到供销社换点猪肉、糖果、饼干和几块布料,能够买到的也就临近十几公里乡镇的东西,那时候也没有什么车,都是走路,要么用背篓背回家,要么用箩筐挑回家。自家田里种植的新鲜蔬果、小院里养的最好的鸡鸭也都要留到过年才舍得端上桌。
“数字供销时代”:90后的小徐说到,“年货春运中,我和年货都在路上”。“轻装上阵”返乡,心意满满当当,物流纵横,年货飞驰,交织着温暖喜庆的问候和挂念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原来的供销社柜台式限量供应,也演变成为如今的线上线下双轨运行、年货无限量供应的“年货春运”新局面。所谓“年货春运”,是指随着80后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“排头兵”,置办年货的“主力军”,他们所青睐的线上购买年货的方式成为备年货主流,每到节前,年货也跟随着离开家乡外出拼搏的这代人一起,呈现出“大迁徙”的现象,身在外地的他们只要动动手指,就能买到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商品,再也不用大包小包肩挑背扛的带回家,人未到家年货早已在家等着他。
(网图)
重庆供销合作总社以位于保税港区的村村旺集采集配中心作为“中心仓”链接各类大型日用品生产厂家形成商品库,以集渠道、客户、服务能力为一体的网点订货系统“村村旺旺铺”为依托打造线上信息化“天网”,同时结合物流仓储体系的线下流通“地网”,以“统仓共配”的方式加速建设“新流通”体系,助推日用品下沉区县,解决由于区位劣势、基础设施落后、物流仓储体系不健全、渠道缺乏、信息闭塞导致的“价格高、品质差、假货、品类不全……”等问题,确保用户买得到的同时还能买得好,用户在“村村旺旺铺”线上下单,最迟24小时即可送达。目前,链接各类终端网点用户7000余家,村村旺集采集配中心已实现年交易订单21万笔,年标品交易额超5亿元。
从“现过现”到“线上选”
--重庆供销提供年货购买“新方式”
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,在春节“吃顿饱的”已经逐渐变成了“吃顿好的”,年货清单也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长。
60年代买东西一定是“有票在手,年货才有”,一手交票一手交货。90年代买东西,就讲究的是现过现,“现钱现货现场确认,立柜不认”。75岁的张大爷说“以前年轻的时候是凭票去供销社买年货,后来市场经济以后,单位上过年都会发米面粮油,我们习惯先去银行取现金,再拿着手写的清单去置办年货,瓜子花生各来2斤、各种糖果称3斤、江津老白干来6瓶……,店员从货架上或仓库里配齐货品后再装进背篼,大多数人都要背回满满的一背篓年货”。
(网图)
现在买东西,“一机在手,世界我有”,出门带个手机,交通、购物、用餐都可以解决。“猫山王榴莲、智利车厘子……”恩施小伙小王在手机备忘录上列好了要买的年货,今年刚结婚的他准备将父母接到重庆过年,一定要大展拳脚好好网购一番,过一个“丰衣足食”的春节。今年单位发了“村村旺”平台购物券,他根据食品储存时间备注了最佳下单日期,他在社区团购群里还拼了一些单,打算给远在恩施的爷爷奶奶网购一批城口腊肉、奉节脐橙等重庆土特产,货到了快递员直接送到家门口。网上下单手机支付的新方式不但方便快捷还省时省事,足不出户就选齐了想要的年货,不用专门去银行取钱,现金已经好久不曾出现在他的口袋。
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为“加快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,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”,切实提升为农服务能力,搭建了“村村旺”平台,拓宽“土特产”销售渠道,为买卖双方提供交易结算服务,家里养的、地里种的、厂里制造的……,都可以在平台进行交易,截止2024年1月18日,“村村旺”平台累计交易结算规模已达298.5亿元。
重庆供销合作总社依托村村旺平台的“村村旺优品”等信息化应用,提供日用消费品和特色农产品“网上下单、一键送达”服务,仅村村旺微商城就有来自全国21个省市和重庆35个区县的1500多个品类商品,平台现有个人用户数近14万人,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商城下单、社区团购、企事业单位团购等诸多途径下单,品类全、质量优,既能保证源头正品,又能保证方便快捷,更有年货节满减、打折等活动加持。
(村村旺官网功能分区)